【上一页】   【下一页】

李胜利:当前乳业面临的六大挑战、六大政策建议

发表时间:2023-08-02

李胜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、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

      在美丽山城重庆,由石家庄石牧药业有限公司主办的“2023反刍动物创新发展高峰论坛”会上,我们特邀请李胜利教授开展主题报告,李胜利教授是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、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此次为我们带来《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》主题报告,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建议。
      此次会议得到河北省奶业协会、四川省奶业协会、内蒙古奶业协会、辽宁省奶业协会、宁夏奶产协会、广东省奶业协会、天津市奶业协会、山东省奶业协会、河南省奶业协会、山东省畜牧业协会、山东省奶业协会、湖北省奶业协会、山西省奶业协会、黑龙江省奶业协会、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等协会的大力支持,石牧药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!

2023年主要奶业出口国生产和奶价情况

       今年1-5月份,主要的奶业主产国(美国、欧盟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乌拉圭、白俄罗斯、乌克兰等这些国家)牛奶产量是1.27亿吨,同比增长0.8%,保持着温和的增长。我们研究世界奶业主产国奶业生产的规律,如果它的增长率超过3%,那就意味着供过于求,造成世界乳制品拍卖价格的大幅下跌。另外,从全球奶业生产国以及它们的价格来看,它们和中国都是一样“共振走低”。美国、新西兰和欧盟在5月份的奶价都比去年它们奶价的高点大幅下滑(欧盟23%,美国降了30%,新西兰降了22%)。把每100公斤奶欧元换算成人民币,大概折合欧盟的奶价是3.59元/kg,美国的奶价3.13元/kg,新西兰奶价2.85元/kg,所以新西兰奶价是最有竞争力的。这也是新西兰成为世界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的原因。奶价的下降造成了世界主要的乳制品拍卖价格下降。数据显示,全脂奶粉在最近的一次GDT拍卖价格指数在3100美元左右,较其高点4600、4700降了30%;脱脂奶粉价格低位震荡。综合来看,从世界来讲,奶源的生产、消费都出现了问题。

国内奶业面临的挑战


挑战一:2022年液奶消费出现8年来首次下降(下降8.6%)我们的消费出现了问题。我们的液态奶去年负增长8.6%。2022年我们的供给过剩340万吨左右,从去年的6、7月份开始,各大乳企都开始了喷粉。
挑战二:2023-2024年养殖端面临奶源过剩与奶粉去库存的巨大压力据今年2月份统计,我们全国D20企业喷粉大概在1万吨原奶。当前大概每天喷粉原奶4000-5000吨。所以今年过剩的生鲜乳预计会超过110万吨。另外我们今年的库存会维持在20万吨奶粉,另外加上一些养殖企业现在也在喷粉,预计总共大概有25-30万吨库存。所以奶粉的去库存是中国奶业今年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挑战。奶价大幅下跌挤压行业利润,2023年5月已经有牧场开始退出。现在每公斤奶的收购价和完全成本相比相差只有大概0.1,甚至收奶价低于成本价。所以造成了我们行业的亏损面超过了60%。另外,很多牧场在退出,大量地淘汰奶牛。当前淘汰母牛价格从2021-2022年的25元/kg下降到目前的18元/kg,公犊牛的价格从4000-5000元下降到现在的500-600元/头,除了奶价下降以外,我们的副产品淘汰母牛和公犊牛的价格都是在下降的。所以我们的收入、效率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。此外,今年5月份,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辐射场奶牛存栏同比减少了3.42%;2023年5月3000头以下辐射场存栏同比减少6.28%。而且今年7-10月的青贮也需要大量的现金来支出,很多牧场都非常困难。所以今年金融系统应该给我们的青贮继续提供支持,如果没有钱收青贮,明年我们的生产怎么办呢?这会逼着一些牧场退出行业。
挑战三:厄尔尼诺影响农业生产,饲料成本维持高位2023年7月份,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(WMO)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,有90%的可能性将会在今年下半年持续,预计强度至少为中等。可能会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地区出现高温,干旱等灾害,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受到影响。我们6月份山东、河北、内蒙部分地区持续干旱,河北平均降水量仅为29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少60%,可能影响玉米生产和青贮质量。     此外,2023年夏粮稳中略降,饲料原料价格维持较高位点。根据2023年7月统计局公布数字,全国夏粮产量1.46亿吨,同比下降0.9%;其中小麦产量1.35亿吨,同比下降0.9%。所以期货的反应非常敏感,玉米、豆粕价格都反弹了。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。
挑战四:中国新生婴儿数量近5年下降了44.51%今年预计新生儿人口在788万,这是一个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。未来十年我国人口假如减少3000万,按照人均年消费50公斤奶来讲,总量会减少150万吨,所以我们人口、房地产,未来劳动力的贡献,都是我们非常大的挑战。
挑战五:3年疫情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乳制品的消费

今年1-5月份,规模以上企业的营收收入增幅在0.1%。而且我们规模以上企业,包括国有控股企业、股份制企业、外资和港商企业、私营企业的利润平均下降了18.8%

此外,中国的CPI同比增长是0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同比下降5.4%,宏观经济有通缩的风险。经济通缩大家不舍得花钱,这对奶业消费也是有影响的。

数据显示,2022-2023年进口乳制品大幅下降,去年全年进口大包奶粉减少了18.8%,进口包装牛奶同比减少了27.5%。但是今年1-5月份,下降的速度更厉害,我们大包奶粉进口量减少了33.8%,包装牛奶进口减少了31.8%。这反映了我们中国的大型乳企的奶粉库存压力很大,需要去库存。同时,中国进口的动能减弱,加上人民币贬值,进口需要付更多的钱。今年新西兰总理访华的时候,非常关注中国今年对新西兰奶粉进口能否保持增长的态势。因为新西兰的奶业现在同样存在过剩的问题。

挑战六:中国乳制品结构和南北不平衡制约我国奶源阶段性过剩中国的原奶74%加工成液态奶,但是美国和德国加工液态奶的占比只有20%,加工成奶酪的比例高达50%,所以它们不存在奶源的季节性过剩。而我们春节过后就奶源过剩,8、9、10月份又开始周期性奶紧缺了。但观察欧盟、美国它们的奶业结构,奶酪的货架期非常长,调节性很强。不像我们的液态奶,比如低温奶如果比例大了以后,假如市场萎缩,那我们15天的保质期,可能消费者购买力不够的话,乳品企业就面临着回收的压力。所以我们的乳制品结构,如果从74%的液态奶向着60%变成我们的固体(奶)、奶酪,包括高端的奶粉等等,那么中国奶业的结构奶源的过剩就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。此外,南北奶源的不平衡。中国东南部GDP占到95%,人口占到60%以上,是奶业的主要消费群体。但是近几年我们奶源布局在宁夏、甘肃等西北地区居多,人口非常少,“北奶南用”长期存在,而且这些年中国奶源的基地基本上是偏北。

 

 

应对目前奶业困境的政策建议

第一,稳收奶、稳奶价。现在首要应该继续把合同稳定续签,现在我们了解到很多购销的合同不继续签,没有签合同的奶价大概是在3块钱以下甚至在2.5元/kg,原奶的一公斤成本3.8元,这会加速一批养殖企业的快速离场。另外就是各省继续实行生鲜乳的收购指导价,指导主产省区分大牧场和中小牧场指导价;还需要适当的保护中小牧场,加强落实监督。同时要鼓励养殖企业主动淘汰低产奶牛,因为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,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整,把低于25公斤的奶牛淘汰。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和规模牧场需要适当压低奶牛场的建设速度。我们前三年规模建设速度过快,加上疫情影响,消费能力减弱,所以造成供大于求,我们必须要自己来调整这种平衡。同时还需要适当延长哺乳期,使用部分库存奶粉代替部分进口代乳粉来饲喂犊牛,我们现在把犊牛的断奶期从60天延长到75天。
第二是加大产业扶持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我们奶牛养殖的扶持,提供中长期低息或者贴息贷款(2%-3%),缓解奶牛的现金流压力;同时要鼓励扩群资金向“纾困”资金转移,将青贮收储补贴从每吨50元提高到100元,调整苜蓿补贴,增加苜蓿青贮生产补贴;此外还要推行原奶喷粉的补贴并适当延长补贴月份,把补贴给奶牛养殖企业,这在内蒙和河北做的非常好。并且还需要研究出台奶价保险、奶价收储等政策。
第三是拓渠道,加快推进奶农办加工试点。鼓励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,鼓励和连续扶持有条件的奶农在确保质量安全的条件下,依靠自有奶源有序发展乳制品加工,推动奶牛养殖向乳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拓展。
四是加大公益宣传力度,推动乳制品消费。多渠道通过公益宣传指导消费者多饮奶,通过向儿童、学生、老人派发乳制品消费券,增加乳制品消费,让我们的中低收入人群能够通过国家的补贴政策多消费牛奶。
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。依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与奶业大省的奶牛创新体系,发挥国家和升级体系的技术优势。
六是建立产业的预警机制。做好短期政策调整和产业素质提升的长期引导。李胜利教授对于石牧药业主办的2023反刍动物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活动表示肯定,同时针对石牧药业未来奶业发展形势,提供宝贵建议。他提出,我国奶业正处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型转变,希望石牧药业加大研发力度,生产高质量奶牛药品,控本扩效,为中国奶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在产业纾困大背景下,石牧药业将继续探索发展路径,开拓创新,立于时代潮头,紧扣新时代特点,科学谋划奶业与畜牧业发展,牢牢把握战略主动,奋力书写新答卷。

 图:合影留念

 

【上一页】   【下一页】

  • 电话:0311-82231299 82133081
  • 传真:0311-67362977
  • 邮箱:shimugs@126.com
  • 地址: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工贸小区南区
  • 微信:shimuyaoye